https://bobostory.wordpress.com List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朱维铮谈五经西译与儒经之形成——《上海书评》



一听说要谈续修《孔子世家谱》的事儿,朱先生就知道又要得罪人了。从抨击“国学热”,批评于丹“不知道《论语》为何物”,说孔子是“私生子”,到质 疑所谓“孔子后裔”的血统问题,这许多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已经得罪了不少“孔教”卫士;他提出的问题,用俗一些的话来说,是要敲掉很多人的 饭碗的。然而不论今朝国学怎样热,于丹怎样火,孔子后裔声势怎样壮大,到头来终究要接受历史的考验。在整个访谈中,朱先生不停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要尊重历 史。

  最近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在组织海内外学者共同翻译“五经”,据说要翻成八种语言。您参加了研讨会,能不能对此事谈谈看法?

  朱维铮:其实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已经翻译过《中国经典》,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 记》、《春秋左氏传》,加上《论语》、《孟子》,还有《竹书纪年》。理雅各是和中国人王韬合作翻译的。当时王韬因为跟太平天国有联系而被清廷通缉,逃去香 港,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就邀请他同译。办法是王韬解释古汉语文本,由理雅各笔译成英文,正好与利玛窦、徐光启以来西书中译的合作模式相反。三年后,理雅各 回英国,又邀王韬赴英,继续翻译《周易》。理雅各译本出版后到现在一百多年,不少欧美学者还在使用,可以说影响很大。不过王韬并非经学家,理雅各的汉学修 养也可疑,况且“四书五经”文本不可能门门都通。后来也有学者不满他们的译本,要重译,但限于个别经典,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刘殿爵翻译的《论语》、《孟 子》,学界评价很高。然而“五经”整体重译仍未见尝试。

  此次重译的组织者是法国汉学家施舟人和袁冰凌两位教授,国家汉办予以全力支持。他们的计划是翻译“十三经”,也就是《周易》、《尚书》、《诗 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还有就是宋以后加进去的《论语》、《尔雅》、《孝 经》、《孟子》。这些经典到清中叶都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官方文本,清末民初以来专经的文本研究又有进展,更突显重译的必要。这次国家汉办邀请了二十多位国际 著名的汉学家和国内学者,共同研究重译方案,计划是先把“十三经”译成英文,再参照英文本和中文本翻译成另外八种主要语言。但具体分工我不太清楚。较诸以 往理雅各、王韬的合作模式,现在的好处是,参与其事的汉学家均为文史专家,古汉语修养都很好,需要找人帮助也很方便。

  您的研究常常提醒我们,经典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翻译过程中肯定应该考虑到。

  朱维铮:所谓的“经”都是汉代的产物,至于每种文本的源和流追溯起来便很难讲。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孔子研究》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论语〉结 集脞说》,依据古近种种矛盾的历史陈述,以为今本《论语》,并不是孔子死后几代弟子编辑的本子,甚至不是汉代的三种抄本的某一种,而是孔子死后六百年的东 汉末年的郑玄糅合今古文本的改订本。这个文本在魏晋后渐居主流,汉代三种或四种文本也就失传。而且版本问题又牵涉到了文字、句读的问题,举两个有名的例 子。

  《论语》现在的通行本里面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几句话,而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却引《鲁论》,说“易”读为“亦”,也就是 孔子办学的鲁国,儒者相传的《论语》文本,这三语的句读应该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这处异文就牵涉到了孔子有没有学过《易经》的大问 题。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治理民众,可以要他们顺从,但是不可以让他们开启智慧。这是中外前近 代权力者通行的愚民政策,基督教《圣经》将信众比作羊群,将教士比作牧羊人,与依据孔子此语将治民称作“牧民”,毫无二致。但是自命孔教的马丁·路德的康 有为,却说前人都读错了,这里“子曰”,应该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说孔子鼓吹凡事都要征求民意,民众同意了,就可以去做,民众不同 意,领袖要说服他们懂得必须这样做的道理,所谓开民智。所以,孔子其实是民主政治的教主。可惜,康有为用如此怪异手法替孔子辩护,连梁启超也不信。

  类似例子在经学史上相当多。不仅《论语》存在材料可信度问题,别的儒家经典也都存在结集过程、篇章文字、原典涵义问题,有的更复杂。每种传世文 献都有一套文本和诠释的变异史,要厘清很困难。比如所谓“十三经”,自汉至清不少君主都宣称他们所尊的就是孔子的真传本,却只能引发学者的更多质疑,目前 争论仍在继续,再过两千年也未必息响。我赞成将它们重译,介绍给全球非汉语世界的读者,但以为要选择目前中外学界一般认可的文本,主要是清中叶以来音训考 辨均属上乘的文本,但不能反历史地强调这就是孔孟时代的原典。

  翻译过程中也应该参考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吧?

  朱维铮:当然应该参考。问题是汉代经书的原型就是当时出现的简牍帛书,多为古文,而用秦汉文字改革之后的“今文”读写,意味着经过筛选才变成传 世抄本。如今的出土文献,也许是传世抄本的原型,也许本来是筛选后的弃物。假如将被改编或被否定的某种遗简当作某部经传的原型,可能有孤证不足为据之嫌。 比如郭店楚简里有没有思孟学派作品,就值得存疑。郭店楚墓唯一一件与墓主系年相关的器物,铭刻的是“东宫之师”还是“东宫之杯”?学者仍有歧见。如果李零 先生所释“东宫之杯”是正确的,那么它的墓主可能并非楚太子师。这位身份不明的墓主,只觉得这是件宝贝而拿来陪葬。据此推定墓葬年代就难以置信。再说用碳 十四测算年代的误差是两百年,而孔孟之间不过一百年,怎么能断定那些残简就是孔孟之间的文本呢?郭店简出土情况还比较清楚,可以作为了解思孟学说的某种参 考。然而有些炒得很热的战国遗简,尚不知出土时间地点,也不明流失过程,有学者声称其中内容当属《诗》、《书》原型,恐怕问题就更多了。

  我相信“二重证据法”,更相信经过严格科学程序检验的考古文物证据。正因为相信科学,我对于单凭今存经传文字矛盾就大加臆断的“疑古”,以及过 度强调来历不明的所谓出土文献价值的“信古”,才都会存疑。出土文献很重要,但是得承认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没有精确到令人难以置疑的地步。

  汪德迈先生在“五经”翻译的会议上说在现代文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没有一件比多语种翻译中国的“五经”更紧急的事情,言下之意,似乎中国古文明现在成了救世良药。

  朱维铮:汪德迈先生是这次参加会议年龄最长的学者,他的弟子程艾蓝教授是“文革”以后第一个来华跟我研习中国经学史的外国高级进修生。他们对中华文明史都深有造诣。

  现在的五经翻译,发起者、策划者和参与者,来自中外不同领域,共同目标是用多种语言重译中国传统的“十三经”。因为是翻译,就决定了域外阅读对 象是对中国经史感兴趣的读者而不是专门的研究者。我以为,翻译这些传统经典,可以让域外世界不懂汉语的学者和非学者,能够了解这几百年来中国人所读的经典 的面貌,了解近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包括说话、交往的特点的教化由来,从而了解历史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经典基础,当然也会注意到这些文本在流 传过程中的变形及其历史效应。这是件好事,我很支持,以为有助于增进现代人在全球化氛围中的互相理解。

  我的老师周予同先生一直说历史上有真孔子和假孔子,一直说研究后世的假孔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真孔子。直到“文革”中我堕入“牛” 群,“无聊才读书”,重读十三经二十五史,始渐悟周师所述中国经学史,否定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可谓至理名言。还在抗战中期,傅斯年、顾颉刚秉承 蒋介石的意旨,宣称“中华民族只有一个”,抹煞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多民族的复合共同体。当时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说法,便彰显了学者敢 于坚持历史事实的勇气。我们的多民族国家有悠久历史,现在的汉族有复杂的形成过程。北朝隋唐的皇族都是胡汉混血儿;南朝的权贵也无不是中夏与南蛮结合的产 物。从晚唐至清末近千年,北方的契丹人、女真人后来都到哪儿去了?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生活以后都渐渐融入汉族了。蒋介石不承认中国有多民族的现状,但不承认 是不行的。中国各民族的语言、风尚、传统、信仰都不一样,只有彼此互相尊重,才能增进中华民族的内在向心力。所以我们讲历史,应该反对华夏中心论,反对大 汉族主义,反对任何非历史的民族特殊论。

  最近续修《孔子世家谱》的新闻您看了吗?据说现在孔子后裔的数目已经达到了两百万……

  朱维铮:我是研究经学史的,很重视家谱族谱之类史料。以前我常说,如果血亲联系无法证明,那么任何谱系就都难免有伪造的嫌疑。史书上明明白白记 载着孔子的嫡系,到他的二十世孙孔融被曹操灭门,就中断了。孔子说过“夷狄之有君也,不如诸夏之无也”。建立金朝的女真权贵痛恨此说,攻打北宋时到曲阜就 放火烧了三孔。当时跟随宋高宗南逃的人群里有孔子的族裔,就是迁居浙江衢州的“南孔”。稍后金朝海陵王突然想到要尊孔,就在民间拉出一个人封作衍圣公,于 是“北孔”就续起族谱了。这样的历史在蒙元又重演。有历史记载可证。

  历史上暴发户认名人当祖宗,屡见不鲜。唐代的三教问题,就是从鲜卑与汉人混血的李唐皇室,认孔子之师老子即李耳当祖宗开始的。认了老子当祖宗以 后就有儒教、道教谁先谁后的问题。以后造反起家的朱元璋,当皇帝后要掩饰乞丐出身,也想学唐高祖认个名人当祖宗,于是想到了朱熹,可惜当时学者没有现在“ 体制内学者”聪明,绕来绕去,如吴晗所说,最后就是有一代怎么也连不上。朱元璋火了,便学刘邦干脆自称老子就是淮右布衣出身。最佳近例是蒋介石,这个流氓 出身的独裁者,连生父是谁都闹不清,得志后修家谱,却宣称他的祖宗是“周公之胤”。

  《左传》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意思是认祖归宗,前提是弄清血统,否则祖先神灵不会享用祭礼,下属民众也拒绝承认贵族所谓的本族祖 先。所以要续家谱是可以的,但只应续到自己记得的祖宗为止,不要把别人的棺材抬到自己家来哭,乱烧香可是要引来野鬼的。孔子死后,他的子孙历尽劫难,以致 他的八世孙要抱着家族遗物投奔造反派领袖陈胜。不幸陈胜称王,仅半年就被反秦的异己攻杀,孔鲋也跟着牺牲。直到汉初其子孙才再度现身。假如不是大史学家司 马迁曾拜孔鲋的侄曾孙孔安国做老师,做了一篇《孔子世家》,后人能够痛说孔子家史吗?现在要重新接续历史记忆固然是好事,但接续的结果多半都是想象吧。

  我知道说这话有得罪自称孔子后裔的两百万人的危险。今年已有五十六个“孔子后代”联名写信给我,斥我诬蔑孔子及其子孙,宣称如我不公开认罪,就 将诉诸法庭。还有北京某研究院的孔研究员,致函给复旦校领导,要求处分我,说我污蔑孔子。我还是三十年前那句话:欢迎质疑,请提供历史证据。

Tuesday, December 29, 2009

新知杯·2009民营书业评选提名 书店奖

December 27th, 2009

《出版商务周报》上传来消息,“新知杯”2009年民营书业评选提名工作已于近期结束。我们特别关注的书店奖提名名单也已经揭晓了,具体来看看这些被提名的独立书店:

年度最佳小书店

北京读易洞书房

duyidong3

读易洞书房是华贸公寓里头唯一的精神文化产业。华贸店,虽又名为“Book Fun”,但店门旁每天更新的白板上,总在“书趣”下面加上“乐趣”和“影趣”。这是读易洞在书房之外的另一个形式:“半晌文化沙龙”。提醒过路人,书房 之外,这里还有一个专卖音像的板块,背后还有一个影音室。每周两次,这里会播放不同的冷门电影。如同店主人丁南所述:读易洞除了为社区业主们提供精神空 间,也为经营商业的同行们提供另一种商业方式的可能尝试。

大连尚书苑书廊

shangshuyuan

尚书苑位于老建筑成群的高尔基路和长春路交叉路口,原始的日本别墅式架构,流线的平直格调与现代视觉的“简洁”美学不谋而合;古旧的窗扇、门扇、床 头、橱柜、桌椅等,经独具匠心的间隔、悬挂、拼贴、摆置,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意义;林林总总的书籍、册页跻身绿色植物之间,渗透着诱人的气息。

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尚书苑有种仿古的韵味在里面,你不能用一个概念来涵盖它,它既是一家经营古书籍的书店、图书馆,还是一处可以闲坐品茶的茶艺馆,也是一家有许多藏品的古物品店。

古旧的小楼,古色古香的装潢,再加上不绝于耳的古琴声,随处弥漫的檀香,尽管外面依然车水马龙却仿佛瞬间从闹市进入了一块净土,人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尚书苑给予你的是一种纯粹的中国品质。

尚书苑经营的图书不仅有时下的畅销新书,也有时下市面上很少能见到的生僻图书,还有一些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古旧图书。尚书苑的可贵在于可以一飨许多 人的文化情结,老板是一个喜爱传统文化的热心人,如果你一直想找某个版本的老书,或者某种藏品,他都会尽力而为,他的可贵也在于他想做纯粹的努力,正因为 这种纯粹,来店里的人可能是和你一样的爱书之人,你可以茗一杯茶、选一本书、暂别喧嚣的都市,与思想喝杯下午茶。

龙岩绿洲教育书店


泸州自强书店

ziqiang

自强书店是一家以创建人王洪为法人代表的私营文化企业,创办于1988年3月l6日,是泸州市历史最悠久的非国有书店,现已发展成拥有五家零售书 店,一家读书俱乐部的文化连锁企业。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文化用品等销售。主要展业形式为:以图书销售和租赁为主链,积极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构筑 文化体系,从而引导消费,繁荣文化市场。以完善的经营、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树立现代型企业文化形象。

自强总店位处澄溪口原老店对面,经营面积300余平米,是本市目前经营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环境最优美的书店,与老店、自强书吧三角对应。形成本市文化消费的亮点。

总店布局合理,阁楼上下,前门中庭,书画长廊,极富文化园林的韵味,同时以人为本专门辟出休息处,充分满足了广大读书人“读书、休闲”的文化需求,也鲜明地展示出经营者的个性特征和经营品味,是广大读书爱好者购书、书、赏字画、参与文化活动的绝佳去处。

云南麦田书店

e9baa6e794b02

在昆明钱局街61号,有个书店叫麦田书店。去过麦田书店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小书店很有风格,或者说更有品位。去逛大的图书城感觉就像在购物,这些书 不过是另一 种商品罢了,而在麦田书店这样的小书店里,更重要的是一种读书的氛围,这里面很有书香气,有时候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在里面边听音乐边看书,很是惬意,像这样 的小书店,和老板的品位是很有关系的,麦田书店里的书多是诗歌、小说以及一些艺术类的图书。问及老板马力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书店时,他笑着说他是在 传播文化。我想还有一点应该是出自于个人对于这些书和音乐的热爱吧。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这样的书店就感觉少了点什么。马力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他在一个公司 里上班,开书店就像是他的业余爱好,除此外,他还组建了一个乐队,名字叫 “奇怪的日子”,乐队的名字来自于“大门” (THE DOOR)乐队的一首歌。在云南这边,搞乐队的不是很多,而且又缺乏资讯,很多乐队仍然停留在几年前的重金属阶段。而马力在这方面有优势,他玩的音乐在国 内的同行里还是比较前卫的后摇滚,马力是主唱兼鼓手,熟悉昆明地下摇滚音乐的人可能知道并听过他们的音乐,很遗憾没有去听他们今年在诺地卡发行小样《声音 之外》的现场。马力以前还出过一本刊物叫《我们》,这本薄薄的小杂志一度在昆明的青年手里流传着,后来的《精神生活》可以说是我们的后续,到现在已出了两 期,影响很大。

而麦田书店的另一个主人小杨,平常时间你可以在书店里碰到她,到了周末,她去昆明电台主持一档音乐节目《飞越黄昏——和小杨一起听音乐》,有很多 人和我一样,非常喜欢她主持的节目,每到了周末的那个时间,就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和马力一样,小杨也在传播音乐文化,给昆明加入了几分时尚的因子。

年度最佳专业书店

上海小贝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小贝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Shanghai Shell Culture Develop Ltd,简称小贝壳公司)是致力于儿童教育服务的文化公司。小贝壳公司拥有丰富的儿童文化教育资源,并开设了教育服务中心、小贝壳儿童书店、小贝壳儿童网 站、小贝壳书友会、采购与配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这些服务平台都有相关的幼教界、出版界等专家指导。

四川水利电力科技购书中心

武汉众邦考试书店

溪水边书屋

“溪水边书屋”,书店取名为“溪水边”是出自基督徒非常熟悉的一处圣经(诗篇1:3),一方面藉此表明我们的信仰,我们相信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为要拯 救罪 人,我们都是需要他宝血遮盖的罪人;另一方面,“溪水边”也传达我们一个心愿,我们愿意和弟兄姊妹一起来追求过连于生命源头的生活。

溪水边书屋,于二零零二年五月一日正式营业到现在已走过八个年头,是北京成立最早的一家基督徒书店。借用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主的爱,我的生命早已 不存在”,是的,如果不是主的恩典和保守“溪水边”是绝对无法走到今天。另外,也真是知道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是何等的肤浅,主里的生命是何等的年幼,经营管 理上也有许多的不完善,谢谢各位父老弟兄姊妹一直以来在基督里对我们的包容和接纳,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的向各位父老弟兄姊妹表示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 们,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shuibianshuwu

浙江天台知识书店


年度最美的书店

北京读易洞书房

duyidong2


北京时尚廊

trends1

它追求时尚优雅/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主导店内陈列的是国外原版艺术设计类书刊,同时还有电影、旅游、美食、创意、手工等港台图书;除此之外,它还 搜罗了各种小物件、设计T 恤、笔记本、布藝環保包、土陶、戏曲玩偶,等等有趣的艺品,是一个趣味庞杂、风格莫辨但又混搭得体的特别商店;由于空间开阔雅致,非常适合做小型活动、展 览、沙龙、产品发布会等等,是时尚达人、设计师不能错过的地方。

时尚廊的重心与灵魂,是书。精.美. 是时尚廊售书的最大特色。

广州博尔赫斯书店

e58d9ae5b094e8b5abe696afe4b9a6e5ba97

博尔赫斯书店1993年年底于广州美术学院内试业,1994年四月正式注册并在校内移址。书店借用博尔赫斯这位阿根廷作家的名字,是为了保证自身的 方向不 偏离当代文化,同时也是对博尔赫斯热爱书籍表示崇敬。1994年至1997年是博尔赫斯书店经营的“赢利时期”。但是,随之而来的名声也导致它不能继续存 在于大学校园,于是搬迁至邻近的商业大楼(先后在同一幢大楼内搬迁七次)。1997至2000年间,书店举办了一系列的当代艺术活动,今天在中国当代艺术 界具有影响力的几位年轻艺术家,例如曹斐、杨勇、蒋志、王宁德等,都在这里做了他们的第一次个展。书店与当代艺术的紧密联系最终导致它组织联络了众多的广 东当代艺术家参加第四届光州双年展,以及作为“广东快车”的一部分参加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书店搬迁至现在的地址——怡乐路95号,继续走弘 扬当代文化的路线。

如今的博尔赫斯书店除了继续支持和参与当代艺术和文学活动,还坚持着如下特色:读者购书不打折,以维护图书定价;全部书籍按作者姓氏字母顺 序陈列,以强调写作的风格先于类别;重点作者的作品拥有较全面的种类和较大的供货量,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书店也建有自己的网页和提供免邮资的邮购服务。

2007年7月,博尔赫斯书店附属的当代艺术机构和出版项目从现在的店面脱离,迁入邻近的一座旧式别墅,保证了当代艺术和出版的有计划的进行

南京先锋

e58588e9948be4b9a6e5ba97

大地上的异乡者

2006年11月先锋书店恰满10周岁。10年光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过是刚刚走到少年;而对于一家书店而言,往往意味着已经度过了成长期。

整整10年间,先锋坚持不断创新、不懈追求,锻造品牌,众揽天下客。有人说她是“都市驿站”,有人说她是“南京的文化地标”,还有人亲切的称她为 “南大的第二图书馆”。“这4年我是在先锋长大的”、“人们因为去了先锋书店,一生所走的路线都给间接地改变了”这些都是她留给读书人的印象。从最初的太 平南路到新街口,从夫子庙到五台山体育馆再到龙江,从原始起家的17平方米店面到现在新店的3780平方米,先锋一路高歌,风雨兼程。2005年9月由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先锋书店——大地上的异乡者》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先锋书店艰辛发展的成长历程。先锋书店一直是南京这座城市发展、快乐的一个重要 见证。变化的是先锋的规模和效益,不变的是她一贯所坚持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真正为读者提供品质服务的不懈追求。10岁生日前夕,让先锋书店全体员工和广大读 者引以自豪的是,先锋书店在南京众多知名的文化企业角逐的鏖战之中,力压群雄,被广大南京市民投票选为“南京十大文化名片”、“南京十佳个性书店”的称 号。

十年创辉煌,而今从头越。先锋书店将更好地打造书业品牌,营造真正的“读书人的天堂”

北京书虫书吧

e4b9a6e899abe4b9a6e590a7

bookworm是北京东边一个很有名的书吧,有一小片屋顶是玻璃天花板,傍晚的阳光可以斜斜地洒进来,照亮半间屋子。

书虫里面有很多外文书,有些是市面上不容易买到的,客人可以在店里随意翻阅,如果办一个借书证还可以把书借回家看。书虫很适合晚餐前的小酌,有经过 精心挑选的不错的葡萄酒,还有跟葡萄酒很相配的tapas小吃,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四,会举办ASC的品酒会,另外还有个挺有规模的Whisky Bar,可以品尝很多种苏格兰威士忌。如果觉得餐前喝得清淡一些,也可以点一杯叫做“Cosmopolitan”的粉红色鸡尾酒。

地址:北京朝阳区南三里屯路4号楼

书虫书吧也在成都,杭州开设分店。

年度最受尊重的书店

北京三味书屋

e4b889e591b3e4b9a6e5b18b

三味书屋—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长安街旁古色古香的”三味书屋”。这个书店在北京知识圈、国际人士的圈子里非常有声望,也是北京最早的文人书店。书屋楼上设有茶馆,茶馆实际上做成了沙龙,总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诸如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讲座、新书首发仪式之类,每逢周末,书店里还举办民乐和爵士乐演出。
地址:北京西长安街民族文化宫对面

重庆精典书店

地址:解放碑大都会对面纽约纽约城负一楼

重庆人都知道,要有个一整天喝茶看书不要钱的地方有多难。而精典书店规模不大,正好开在解放碑,要知道,解放碑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寸土寸金灯红酒 绿之 地。它和民权路新华书店是对面的邻居,也是重庆惟一一家非大众定位的学术书店,不仅重庆,还包括成都的知识分子,精典的亲和力都首屈一指。从店名到卖场设 计,主人都想着让这个书店像一个有着温暖壁炉的大书房,读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不紧不慢地阅读和挑拣图书。店里的读书人导航图让人看后失笑,它这样忠告偷书 者:把好书的内容藏在心里,别把书藏在身上或背包里。
“让读书的人富有,让富有的人读书”,这是精典书店的信条。老板杨一是个书迷,曾经是高校教师,后下海经商,每次出差总是大包小包地背书回来,因 为重庆买书难,尤其是买学术性高品位图书更难,开书店是了一个多年的心愿。

广州博尔赫斯书店

e58d9ae5b094e8b5abe696afe4b9a6e5ba972


南京先锋书店

e58588e9948be4b9a6e5ba972


上海季风书园

e5ada3e9a38ee4b9a6e59bad

书园之所以拥有这样一个名字和它的气质密切相关。1997年,董事长严搏非创办季风书园,从书刊亭到只有40平方米的小店再到如今的上海市的8间 连锁,物是人非中和季风一起成长的人们更多地体会到的却是季风一直秉承的文化理念:“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无论在人流摩肩接踵的地铁沿线, 还是在喧嚣吵闹的时尚卖场,躲进季风,一杯咖啡或清茶,此刻世界里剩下的就只是思想的回声。

季风书园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气质而成为上海的一道文化地标。在多年来的起伏中,季风一直坚信一个书店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判断构造出一个具有思想维 度的世界,而把思考和观点、问题和争辩,通过图书呈现出来就是季风在这个时代存在的价值。正如同媒体的利益来自于它的公信力,季风相信自我的价值在很大程 度上等价于自我所构造的文化价值。因此,由严搏非董事长为核心的运营团队,始终将图书采购与陈列作为书店的核心业务,通过大量阅读、反复推荐,以严谨的学 术态度对每本书籍进行着严格的思想质量审核与把关,力图寻找面对当下的文化和社会问题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虽尽力搜索,但还是有部分书店无法找到网上的照片,如果您能为本篇文章中部分小书店提供图片,请将照片发送至邮箱:indieday#gmail.com,万分感谢!)

Tuesday, December 1, 2009

目光奇準 20/11/2009 梁文道


【am730】看見劉健威寫台灣奇人舒國治,我也想起了他的人與文,及其眼光之犀利。

「若選擇住,我不會選擇紐約。……最主要的是它太抽象。……我常想,有人喜歡它,便因它太抽象;這是紐約了得之處,太多的城市做不到它這點。而我,還沒學會喜歡抽象」。

「日本是氣氛之國,無怪世界各國的人皆不能不驚迷於它」。

「英國的全境,只得蕭簡一字。而古往今來英國人無不以之為美,以之為德;安於其中,樂在其中」。

除了舒國治,我想不出還有誰能簡簡單單地只用兩個字,就這麼精準地寫出紐約的抽象、日本的氣氛,以及英國的蕭簡。早在十四年前,我就領教過他這過人 的本事了。那年香港快要回歸,他正預備要寫一本談香港的書,於是我請他到我家裡夜聊,向我這個土生港人形容一下他所知道的香港。沒想到他竟然把這片我們傳 統上習稱的「福地」形容為「窮山惡水」。「由於沒有多少平地,他們總要在那麼彎曲狹窄的水道旁邊蓋樓,這些樓一面緊貼被人工剷平削尖的山丘,另一面就是曲 折的海岸了,這麼險要的形勢,竟然就住了這麼多人」。我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很對,從這個角度看來,香港的確很像一座擁擠的邊塞,住滿了無路可逃的難民,此 外已是天涯海角,再往前走就是陸秀夫背主投海的怒洋了。

舒國治眼光銳利,甚至可以說是毒,否則又怎能如此獨到又如此準確?可是你千萬別以為他是一個禿頂冷沉、漠觀世情的思想家,不,他高高瘦瘦,走起路來 像風一般迅捷,十分清爽,而且常帶笑容,隨處安然。他不介意和朋友在高檔餐館裡暢飲貴價葡萄酒,但他自己的生活在許多都市人看來,卻遠遠說不上舒適。住在 溽熱的台北,他竟然堅持不裝冷氣,家裡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例如電視。

就像他在《十全老人》裡所說的,他的理想生活是「容身於瓦頂泥牆房舍中,一樓二樓不礙,不乘電梯,不求在家中登高望景,顧盼縱目。」「穿衣惟布。夏 著單衫,冬則棉袍。……件數稀少,常換常滌,不惟夠用,亦便貯放,不佔家中箱櫃,正令居室空淨,心不寄事也」。基於同樣的原則,「聽戲曲或音樂,多在現 場。且遠久一赴,不需令餘音樂縈繞耳際,久繫心胸。家中未必備唱器唱片,一如不甚備書籍同義,使令暗合家徒四壁之至理也」。「家徒四壁」,這是何等的品 味,何等的好生活?今天老把「奢華」、「尊貴」掛在咀邊之時,恐怕還要再過五十年才能領略其中意趣
我不想說太多舒國治這個人的事,我想談的是他的文章。只是他的為人為文,讓我想起「文如其人」這句老話,所以不能不從其行止風貌談起。經過現代文學 理論的洗禮,人人皆知作者已死,「文如其人」早就是老掉牙的過時神話了。可是你看,許多年輕讀者不都說「舒哥的作品不像現代人寫的」嗎?正由於其古老,他 才能迷倒一眾台灣讀者,成為彼岸十年來最受歡迎的散文家。

散文是老的,它快老到被人遺忘的地步(難怪我曾見過有些年輕人會批評某某某不寫小說不寫詩,所以不算作家。可見就連周作人、林語堂和梁實秋的作家地 位也很可疑了),當然,散文還是存在的,就文體而言,它甚至是最常見最普及的,小至一條手機短信,大至一份公文,皆可歸入廣義散文的範疇。正因其常見普 及,散文遂成了一種最不「文學」,也最(看起來)不必經營的文類。比起詩,小說與戲劇,散文少了一份「造作」,自然得有如呼吸飲水,凡常而瑣碎。

我猜測這便是今日大陸雜文家日多,而散文家益少的原因了。在我們的期待裡頭,雜文應該寫得機巧銳智,處處鋒芒,它的經營痕跡是鮮明可見的,它給讀者 的感受是爽快直接的。更要緊的,皆來自雜文的議化功能。相比之下,傳統散文未免顯得大過平淡,花草蟲魚之屬未必太過沒深度。於是「美文」就興起了,恍惚不 經一番香濃艷裝的堆砌,散文的「文學性」就顯不出來。於是「文化大散文」就抬頭了,似乎不發一聲文明千年的哀嘆,不懷國破山河在之思古幽情,散文就不夠 「深刻」。就在這個意義上,我說舒國治的散文古老。

你看他有多無聊,居然用一整篇文章去寫賴床,而且還要討論賴床怎樣才算賴得好:「要賴床賴得好,常在於賴任何事賴得好。亦即,要能待停深久。譬似過 日子,過一天就要像長長足足的過它一天,而不是過很多的分,很多的秒」。然後他還能分辨一個人是不是賴床的人,因為「早年的賴床,亦可能凝鎔為後日的深 情。哪怕這深情未必見怕於良人、得識於世道。」「端詳有的臉,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長時間沒賴床了。也有的臉,像是一輩子不曾賴過床。賴過床的臉,比較有一番 怡然自得之態,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遙想,卻又不甚費力的那種遙想」。也許是我見識不廣,但我的確好久沒見過有人這麼認真地去寫「賴床」這樣的題目了,如 斯細碎,如斯地無有意義。而且他不故作幽默,沒有埋伏一句引人驚嘆叫人發噱的punch line;也不連繫甚麼名人偉業,沒有扯出甚麼賴床賴出太平盛世的大道理。他就只是老老實實地寫賴床:「我沒裝電話時,賴床賴得多些。父母在時,賴得可能 更多。故為人父母者,應不催促小孩,由其肆意賴床」。